权利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自由 宪政 民主
查看: 5598|回复: 6

[原创] 研究历史人物就是要让其独立人格的闪光照耀现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6-5 09:25: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陶渊明的″不为五斗米折腰″就是一种独立人格的闪光。我们研究历史人物,就是要对其进行历史阐释和文化反思,折射出某些文化精神。

    杜甫有一首题为《有木》的诗,是咏凌霄的:″有木名凌霄,攫秀非孤标,偶依一枝树,遂抽百尺条,开花寄树梢,自谓得其势,一旦树摧毁,独立暂飘摇″——这首诗就是以凌霄为例,告诫人们不要失去独立的人格。

现在的中国知识分子普遍缺乏独立人格,那些所谓“专家”更是不如,有的连起马做人的良知都没有,依附权势。

   端午快到,说起屈原,就是一种独立人格的闪光照耀现在,从屈原到陆游,都是这样。
请打赏
发表于 2008-6-5 21:32:38 | 显示全部楼层
所说有道理,虽然有些偏颇。
发表于 2008-6-7 17:02:35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小读唐诗,读到“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一句时,总有一股无名的亢奋萦回在胸。
         “腰”,人之脊梁也。
     心求其直,可时而又得躬身示人,岂不苦哉?于是,好些文化人便降服了“官本位”,走进了“官本位”。自鸣得意地当起“识时务”的“俊杰”来了。
      近来读了些书,我才惊讶地发现,其实,我华夏的知识阶层在初具规模时,腰杆是不弯的。且非但自己不弯腰,还要迫使那些权贵们向读书人弯腰礼让呢。
      ——嘻,别逗啦,哪有这事?什么年月的?
      ——3000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
      相传有一天,孟子正要出门,去见齐宣王。可巧这时,齐宣王已派人来了,说:“我本来要拜访你,可不巧感冒了,怕风吹着。还是麻烦你到朝廷见见我吧。”按说,君主如此客套,孟先生正该借坡上驴。可他老人家立刻牛皮哄哄起来,说:“我也感冒了,不能上朝。”说着,他去了东郭家。那边齐宣王一听孟子病了,赶紧派来医生——可哪有孟子的影呢。孟子的学生只好打圆场,对医生说:“我老师的病稍好了些——上朝去了。你们没遇上?”一面悄悄派人到东郭家对孟子说:“别回家了,赶紧上朝去。” 可孟子依然不理,又去了景丑家。景丑听说此事后,劝他说:“礼曰‘君命召,不俟驾而行’。再说,你本来是要上朝面君的,现在人家来请你反倒不给人家面子,一拖再拖,这与礼不符吧?”可是,孟子滔滔不绝地讲出一番道理来……简言之是“在人格上我并不比君主低下,凭什么他叫我我就得去呢?何况,他找我是有求于我,不是我有求于他——该他来见我才对。”
      ——这也许有人会说,因为孟夫子他老人家份儿大——二圣人嘛。自然耍得起大牌。
      ——好,那我们就再看一个稍小一点的知识分子的表现。
      有一天,齐宣王去见一个叫颜斶的士人。宣王嫌颜斶坐得离他太远,说话费劲,就大咧咧地说“斶前”——你靠近一点。颜斶马着脸回了个“王前”——你靠过来!没长脚吗?把齐宣王顶了回去。宣王的跟班指责颜斶,说:“你还讲不讲点贵贱尊卑?”颜斶却说:“我向前靠,成了趋炎附势的小人,大王向前靠,是尊重人才……”宣王气鼓鼓地指责说:“你说清楚,到底是你高贵还是我高贵?”颜斶含笑说:“当然是我读书人高贵喽。你肥头大耳的有什么高贵的?”齐宣王发火了,说:“放屁!讲出道理来。不然杀了你。”于是,颜斶给他讲一个故事,说:一次,秦国在攻打齐国之前,向士兵宣布——到了齐国,谁敢在著名的读书人——柳下季坟前50步以里砍树烧饭,杀无赦;同时宣布——谁砍下齐王脑袋,赏千金。颜斶说:由此可见,活王的头还不如读书人的坟。齐宣王听完仍不高兴。颜斶又给他讲一通——君王如果离开文化人参政就会身败名裂的道理,他才彻底服气。
      后来,齐宣王要拜颜斶为师。颜斶摆摆手说“你,还不够资格”。
      ——呜呼,如此挥洒自若的知识分子,如今怕是再也找不到喽。
发表于 2008-6-8 16:09:13 | 显示全部楼层
愚意,楼主文章好,自不待言。研究历史人物,看从哪个行业角度去研究。例如,史志行当,就不宜语言上"闪光",亦不宜只"照耀现在"。此外,现今"中国知识分子普遍缺乏独立人格",根据是什么,是否有偏颇?讨教了。

[ 本帖最后由 石屋山人 于 2008-6-8 16:12 编辑 ]
发表于 2008-6-8 17:43:26 | 显示全部楼层

推荐好文

独立人格是怎样失去的?
黄波

原载《世纪中国》
      梁漱溟曾指责冯友兰在文革中"诌媚江青",冯的女儿宗璞针对这一指责说了段至为沉痛的话:"我们习惯于责备某个人,为什么不研究一下中国知识分子所处的地位,尤其是解放以后的地位!……最根本的是,知识分子是改造对象,知识分子既无独立的地位,更无独立的人格,这是最深刻的悲哀!"(湖南人民出版社《梁漱溟访谈录》)没有独立的人格,这的确是中国知识分子最深刻的悲哀。那么这种独立人格是怎样失去的?宗璞所谓"无独立的地位"如果是指经济地位而言,那应该是一个极重要的原因,毛泽东也看到了这一点,他引用"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名言来描述中国知识分子足证他看透了其虚弱的本质。另外,认为中国知识分子普遍缺乏"民主""平等""自由"理念的洗礼,也容易为人们所想到,就拿笔者而论吧,现在就断然不会把任何一个大人物的一次召见视为天高地厚之恩,而其原因不过是笔者读了约翰·密尔《论自由》以下几本为个人的独立和尊严张目的西方名著罢了。但除此以外,还能从另外的角度考察吗?
发表于 2008-6-8 20:23:28 | 显示全部楼层
说独立与不独立,首先要自己独立。
不然,总是借他山之器,取自山之玉,不是独立!
发表于 2010-11-20 11:18:28 | 显示全部楼层
独立的也是有很好处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