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利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自由 宪政 民主
查看: 702|回复: 5

[转帖] 纪念哈耶克逝世30周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3-24 22:57: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纪念哈耶克:一个健全社会的三要素

个体的完全自由只能导致致命的自负。

人只有在以下三个方面自由,才能具备真正的自由。

一、自由的真相

1、经济自由

人有工作的权利,他首先不应该失去或者被剥夺这一权利。

工作应该被理解为为社会和个人带来某种真正价值的东西。

在此权利之下,他可以尽情享受自己的劳动果实。

除非他自愿捐献出去,否则他应该也有不工作的权利。

拥有经济自由并不意味着,我们同意用金钱生出更多的金钱,让人剥削人得以或者继续下去。而是基于市场的人性化设定,让我们的工作体现人生的意义。

2、理性自由

人只有在能选择的时候才是自由的。

但他能自由选择的前提是充分的知识构成,否则就是盲选。


3、道德自由

人如果是自己情感的奴隶,他就不可能自由。

只有当他有理想,有一种使他在生活中贯彻一致行动的哲学态度时,他才能实现真正的自由。

道德自由不意味着放纵自我。

相反,只有大家都自由接受集体道德规范,才有道德自由。

二、兼爱

人只有在社会中才能成长。

自私是危险的,长久来看,他不但不能帮助自己,也不能使自己得到真正的益处。

团结不应该是一个任务,它是一件令人满意的事情。我们可以相互宽容,要知道,我们的自然倾向是如此的一致。

我们应当意识到,除了爱彼此,我们别无选择。


三、平等

任何煽动的方式去宣传一切人都平等的做法值得谴责。

应该看到,人和人之间在价值上而言是并不平等的。

但也应该清楚,权利的平等有助于每一个人都有完善自我的途径。

因此,我们用个人价值的等级制度而不是传统的或者世袭的等级制度,来构建人类的平等。

这就是我们今天的平等。
请打赏
 楼主| 发表于 2022-3-24 22:59:13 | 显示全部楼层
纪念哈耶克逝世30周年:致敬那注定的少数人


1992年3月23日,哈耶克于德国弗赖堡逝世,享年92岁。

整整三十年,哈耶克非但没有被人们忘记,反而被人们一再提起。而当初恶意攻击谩骂他的人早已被时代的真理忘记。

在人类的历史上,真正危险的是思想:

哈耶克在其著作中,用严密的数字和缜密的逻辑证明,而世界最终用事实回应了他对乌托邦的预测和结果。

作为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他严谨地证明了自由、幸福和尊严是来自个人自由,而不是任何集体主义。乌托邦体制践踏私产、无视基本人性,在无尽的匮乏、混乱与奴役之后,其结局是经济崩溃、道德沦丧、真理消亡……

摧毁一个世界的方式有很多种,但能真正改变世界的,唯有思想。

他就是那个用思想改变世界的人,对极权抱有坚定的反对意见。

信奉乌托邦的精英们痛斥资本主义的剥削乃万恶之源,幻想在人世建立乌托邦的天堂。

大学期间,他读完《社会主义》,被米塞斯彻底征服,就像当年马克思读完大卫李嘉图一样,思想发生重大转折,他开始走上了另外一条跟随米塞尔的道路。

因为面对整个世界对苏联的膜拜,米塞尔非常睿智地预测到了,计划经济将是一条绝路。


一、与凯恩斯的对决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美国经济低迷,主张宏观调控的凯恩斯主义大受追捧。

凯恩斯认为,经济萧条的根源在于社会总需求不足,因此主张超前消费、扩大赤字,以货币和财政刺激经济增长。

哈耶克立即表示反对:

以货币、财政刺激经济,无异于饮鸩止渴。

因为,它蒙蔽了真实的消费需求,误导资本向上游集中,当急速扩张的虚假消费耗尽居民储蓄,只得继续降息印钞,最终,通货膨胀将引发经济大萧条。

哈耶克发起论战,却被讥讽为“胡言乱语”。但他从未放弃过信念,他的思考超越经济学,拓展至政治哲学:人们为何总愿意接受错误观念?为什么总是坏人当政?

他进一步拓展自己的思考领域进入哲学、政治学、伦理学等领域。

亚当斯密认为人类的细致分工是促成人类的进步与繁荣的基本条件。没有分工,人类的文明不可能从中产生。

同样,市场作为看不见的手,自有其规律性,它是资源分配的必备手段。因此计划体制抹杀市场必然造成分配不公、资源浪费,最终导致人才创造性缺失,真理终结、经济崩溃、道德沦丧……

乌托邦永远不可能实现。

计划体制破坏私产、无视人性,只会带来匮乏、混乱和奴役。

多年来,这本书唤醒了无数人,每次读它仍觉常读常新。

1947年,哈耶克与米塞斯发起朝圣山学社写出《自由宪章》,对自由进行了全面的理论解答。

他提出了三个重要问题:

自由的含义是什么?

自由的价值何在?

怎样保障个人自由?

1974年,自由主义学者哈耶克“非常意外地”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二、历史站在哈耶克这边


他在《自由宪章》中写道:

“商品市场没有自由竞争,质次价低的企业就会鸠占鹊巢;思想市场没有自由竞争,错误的思想就会流毒人间。”

纵观人类历史,暴力是短暂的,唯有思想才是永恒的。

先知唯一的武器就是他的思想。

历史终究站在了哈耶克一边。

曾经“繁荣强盛”的计划体制渐次衰亡,苏维埃帝国走向覆灭,无数反人类罪行暴露在阳光下。

这一切,哈耶克在数十年前就已经预言过。

人类永远无法达到全知全能,个人永远处于无知状态。

因此,必须制止对科学和理性的滥用,唯有依靠个人自发决策的市场分工,才能充分利用知识这个最好的资源。

同人类的很多智者一样,哈耶克是个悲观主义者。

他说,人类永远无法摆脱乌托邦主义的诅咒,强大的政府将来一定会有计划地减少人口,以减少资源的消耗。

哈耶克不仅准确预言了未来,还把自己变成历史的一部分——他身后所发生的每一场悲剧和灾难,都在为他的思想做注脚。


三、每个人都应该读读哈耶克

奇怪的是,哈耶克认为自己首先是一位经济学家,但在外人眼里他是一位伟大的政治思想家和法学家。

读哈耶克的书,你的思想将重生喜悦,不要担心不被理解。

战争仍在肆虐的今天,思想如何战胜邪恶?

让人类的文明之花常开不败,我想,这也是哈耶克留给我们的宝贵问题。

也许这根本没有答案,但理念能决定人们生活在什么样的历史中。

当逻辑的力量更多一点,情绪的力量更少一点,将是繁荣与和平的时代;当情绪大行其道,逻辑无处藏身时,就是一次次的战争与苦难。
 楼主| 发表于 2022-3-24 23:02:33 | 显示全部楼层
哈耶克:人类的繁荣、幸福和尊严,来自个人自由

哈耶克的祖国:自由

1899年5月8日,哈耶克出生在维也纳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992年3月23日,92岁的哈耶克与世长辞。神父在他的葬礼上致辞:当人类面临重大危机,很多伟人去到美国,继续思考政治和经济——哈耶克就是其中的一员。他用尽一生向人们证明:人类的繁荣、幸福和尊严,来自个人自由,而不是集体主义……


他就是历史

哈耶克的一生跌宕而幸运。他亲眼见证电器工业化的起飞,亲身参与世界大战;他还见证了苏维埃的幻灭——事实上,他本身就是乌托邦的掘墓人。

极权主义的兴起

哈耶克的青年时期,恰逢世界的剧烈变化,一战使欧洲的旧秩序土崩瓦解;新技术使人类越发狂妄,信奉乌托邦的精英们痛斥资本主义,幻想着“以科学主义建立人间天堂”;大萧条使人们对苏联的集权神话趋之若鹜……

与大师为伴

一战后,哈耶克考入维也纳大学。他本是一名“温和的社会主义者”,幸运的是,他遇到了“奥地利学派院长”米塞斯。读完《社会主义》,哈耶克被米塞斯彻底征服,思想发生重大转折,他开始反思:那些美好的计划和许诺,真的能实现吗?

初战成名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因计划体制的“成功”,凯恩斯主义大受追捧。

凯恩斯认为,经济萧条的根源在于社会总需求不足,导致周期性的就业低迷。因此主张超前消费、扩大赤字,以货币和财政刺激经济。

哈耶克则针锋相对:以货币、财政刺激经济,无异于饮鸩止渴——扭曲了真实的消费需求,误导资本向上游聚集,当急速扩增的虚假消费耗尽储蓄,只得继续降息印钞,最终,恶性循环的通货膨胀引发大萧条。

哈耶克发起论战,却被讥讽为“胡言乱语”。但他从未放弃过信念,他的思考超越经济学,拓展至政治哲学:人们为何总是愿意接受错误的观念?

至于亚当·斯密发现了劳动分工,哈耶克认为:计划体制是不可持续性的,劳动分工的本质就是知识分工。千万年来,每个人都在自发地运用零散的、独有的、不可言说的知识,以价格为唯一信号进行分工交易,并促成人类的进步与繁荣。

任何个人、团体都不可能掌握市场运转所需的所有知识,因此计划体制必然造成巨大浪费、灭杀知识分工,最终导致真理终结、经济崩溃、道德沦丧……

1944年,哈耶克出版《通往奴役之路》,他预言,乌托邦永远不可能实现,计划体制践踏私产、无视基本人性,只会带来匮乏、混乱和奴役,最终自我毁灭。多年来,这本书唤醒了无数乌托邦患者,鼓舞着每一个热爱自由的人。

1947年,哈耶克与米塞斯发起朝圣山学社,成为反乌托邦最坚定的力量。他的巨著《自由宪章》洋洋洒洒,数十万言,对自由主义理论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回答了有关自由主义的基本问题。自由的含义是什么?自由的价值何在?怎样保障个人自由?

1974年,自由主义学者哈耶克“非常意外地”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与他同时获奖的社会主义者缪达尔质疑:如此默默无闻的“反对派”,有资格与我并列?瑞典国王对哈耶克致敬:自亚当私密以来,在经济学界最受人尊敬的道德哲学家和政治经济学家。

观念的竞争

他坚信:只有自由市场才能充分利用稀缺的知识,使社会保持基本运转;只有观念才能战胜观念,学者的使命是纠正错误观念。

1978年,哈耶克在巴黎摆下擂台,希望计划体制的拥护者与他公开辩论。遗憾的是无人应战。

致命的自负

历史终究站在了哈耶克一边。曾经“繁荣强盛”的计划体制渐次衰亡,苏维埃帝国走向覆灭,无数反人类罪行暴露在阳光下。——而这一切,哈耶克在数十年前就已经预言过。

(参阅《致命的自负》)

被扭曲的先知

令人尴尬的是,哈耶克死后,无数计划体制的拥趸,都声称自己是“哈耶克主义者”。他们纵容专横权力,漠视个人自由,阻碍自由竞争……殊不知,这些附庸风雅的言行,正在被坟墓里的哈耶克无情地嘲笑。

乌托邦最坚定的反对派

哈耶克信仰坚决、无比真诚,长期处在边缘地位,忍受着“疯子”、“无耻”的指责,仍然坚定持反对派的立场——为捍卫自由市场,他甘做一个孤独的斗士。

为什么要重读哈耶克?

读哈耶克的书,会令人的思想脱胎换骨。世界正在发生巨变的今天,是坏秩序卷土重来,还是好秩序开出文明之花?答案并不确定,这取决于我们对好像哈耶克这样真正可以穿越时空思想的态度与理解。

哈耶克在中国

除了重读哈耶克,我们还要向那些像哈耶克一样的观念斗士致敬。正是他们使我们的自由不至于彻底沦丧,使热爱自由的人们不至于孤独、仍然抱有对光明的向往。


虽然,伴随着哈耶克预言的实现——计划经济和极权体制在全球的普遍性失败——哈耶克早已进入先知的殿堂。然而,对通往奴役之路的警觉,不过是哈耶克思想的一支火苗,而原非全部。如果我们把哈耶克仅仅理解为“自由主义的旗手”时,人类距离真正的自由就还很遥远。


《开放社会及其敌人》


【作者简介】

卡尔·波普尔:20世纪伟大的思想家之一,其贡献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他的科学哲学,另方面就是他的社会哲学或政治哲学,并集中体现在他的这部《开放社会及其敌人(套装共2册 珍藏版)》之中。


卡尔波普有两个好朋友,一个是爱因斯坦,另外一个就是哈耶克。《开放社会及其敌人》,也是在哈耶克的支持下,才得以出版。
 楼主| 发表于 2022-3-24 23:04:42 | 显示全部楼层
滥用理性往往导致巨大的灾难



今天是奥地利裔英国籍经济学家、197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哈耶克(Friedrich August von Hayek,1899-1992)逝世30周年。
已故著名经济学家杨小凯说:哈耶克对人类思想的影响,可能会与孔子对中国人思想的影响一样深远而无孔不入。 我是一个有一套独特经济思想的人,对所有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从没有崇拜感,对其中几位,还觉得他们是很难值此获此殊荣的,而且我是个对科学方法有嗜好的人,对那些非数学的思想从来不重视。
哈耶克是一个从不用数学模型的经济学家,但我读了他的著作后,有一种强烈的相见恨晚、非常欣赏的感觉。 我自己也讲不清为什么会有这种从来没有的感觉,但我相信,大多数人读了他的书,对世界的看法会产生深入骨髓的变化。
图片
1974年瑞典国王致哈耶克的诺奖颁奖词:自亚当·斯密以来,最受尊敬的经济学家、道德哲学家
解读哈耶克
文 | 杨小凯

01
人类社会是自发形成的
而非设计出来的
哈耶克对20世纪的乌托邦主义思想的批判,与大多数人的批判思路很不一样。今天大多数对乌托邦主义进行批评的中国人,多是从乌托邦主义实行以后经济效率不高着眼的。而哈耶克对乌托邦主义批判的着眼点却是制度形成的机制。
哈耶克认为,自由社会的制度是一种自发的过程,从没有人有意去设计整个社会制度。
因此,这种制度的形成是千万人互相竞争、互相作用的结果,所以这种自发形成的制度包含了所有人所知道的互不相同的信息,而竞争过程也使人无法垄断制度设计和形成机制,因而无法利用这种垄断来损人利己,所以信息的合成过程会将信息传递中的歪曲降到最小。 而乌托邦主义制度是世上第一个由某些思想家为社会总体设计的一种制度,它不是自发地在一个竞争过程中形成的。因此,它包含的信息量受某个思想家所知信息局限,不可能是亿万人交互作用、将不同的信息综合使用的。

可见,一个自由的社会与一个乌托邦主义国家的差别,一是在自由社会中,制度和秩序是自发形成的,不可能由少数思想家设计。二是自由社会中的制度都是一些游戏规则,人们只对游戏规则是否公正做判断。 而乌托邦主义社会的特点是,事先规定了谁应该是胜者,什么应该是社会追求的具体目标。
因此在乌托邦主义制度下,总是会有一部分人将他们的欲望强加于其他人。试想想,一场球赛如果在未赛前就预定了谁是胜利者,这还有何公平竞争可言? 自由社会中并没有“一定要消灭乌托邦主义制度”或是“必须推行资本主义制度”的规定,只有一些基本的竞争规则。制度的自发发展是基于规则公平的共识,至于是乌托邦主义、或资本主义、或其他制度获胜,是一个无人能预料的事。
我读哈耶克的书之前就有一个想法,乌托邦主义与资本主义制度之间的差别并不是计划与无计划的差别。资本主义经济中的计划经济比乌托邦主义中还多,例如,麦当劳的经营中就有总部对各连锁店的很多指令性计划。
但根本的差别是,资本主义社会中的计划是自愿自发的,而乌托邦主义社会中的计划是强制形成。 当时我并未读哈耶克的书,但看了他的书后才发觉,他的思想涵盖了我的想法,细想起来,我大概是看了弗里德曼等人的书,间接受了哈耶克思想的影响。
再看其他学者的文章讲到:乌托邦主义经济是看得见的手,所以当这种经济转入市场经济时,人们不会自愿地接受市场的惩罚,因而造成改革的困难。
这些思想都是哈耶克首创的。

哈耶克指出,在一个自由经济中,游戏规则是公平的,所以强制执行游戏规则就会十分有效,输了的人无法不认输,因为市场是只看不见的手,没法与之辩论,也无法抗拒它的惩罚,受罚人也无法责怪任何他人。
但乌托邦主义制度却有只看得见的手来执行奖惩,失败者总会有办法找政府,抱怨奖罚不公平,或不合理。因此,游戏规则无法强制执行,或曰预算约束总是软的。在这种环境中,公平竞争的游戏是无法玩起来的。
02
人滥用理性会导致巨大的灾难
受科学革命的鼓舞,人类大大低估了社会、人性的复杂,滥用科学,自以为可以穷尽规律、掌控命运——这种致命的自负,带来了深重的乌托邦灾难。
哈耶克在《科学的反革命——理性滥用之研究》中写道,人类永远无法达到全知全能,个人永远处于无知状态。因此,必须制止对科学和理性的滥用,唯有依靠个人自发决策的市场分工,才能充分利用最稀缺的资源:知识。

哈耶克的这一思想,与经济学界以“经济理性”为号召的主流学派南辕北辙。以麻省理工学院为代表的所谓科学方法派,强调数学方法的应用。 于是,很多这个学派的著名经济学家,往往热衷于用数学模型来证明“市场失灵”及政府干预的必要性。另外一些以经济理性为号召的经济学家,以数学模型来证明看不见的手的优越。
哈耶克的思想与这类想法都不同。他强调对经济理性的迷信可能导致经济制度的失败。他指出,人的知识是有限的,对什么叫理性,什么叫非理性,在很多情况下都无法判断,或会做出错误的判断。世上很多从常理看来非理性的行为,也许对人类社会的知识做出贡献。
例如,很多破产的企业,就为成功的企业提供了必要的经验。
我们最好放弃对经济理性的追求,承认自己对经济理性的无知,因而只是追求游戏规则的公平,接受这些游戏规则下出现的东西,不论其是理性、还是非理性。

我是一个热衷于数学模型和科学方法的经济学家。但凭我的直感,我觉得哈耶克的非数学的经济思想,比现有最好的经济数学模型深刻得多。
也许数学模型经过几代人的积累之后,我们能用非常复杂高深的数学工具严格证明哈耶克的假想。 遗憾的是,现在用数学模型最纯熟的一批经济学家,在我看来是思想相当浅薄的一批人。更为可惜的是,数学在经济学中的应用,不可避免地要经过这样一个从浅薄到高深的渐进和积累过程。
我是企图用数学来证明哈耶克思想的人。我曾用一个数学模型证明,完全理性的行为在知识不足的情况下,可能不能通过各种组织实验(包括试验不是最有效的组织)发现最有效的组织。因此,在知识不足的情况下,某些非理性行为有可能有助于社会发现最有效的组织。
此外,我还用一个模型证明,市场制度的功能并不是让所有人分享所有信息;恰恰相反,市场制度会促进专业化造成的信息不对称,因而使得人们不需要知道其他专业的知识,但却能享受所有专业部门的产品。
市场的功能在于,当每人只知道整个社会的信息的极少一部分时,人们却能充分利用这所有部分信息的集合。这正是哈耶克思想精髓之一。
按这种思想,如果某个人或政府声称能获得整个社会的信息,因而看出了“市场失灵”,进而加以纠正,此人必是过分狂妄,对市场的功能毫无所知。

03
信仰是滥用理性的解毒剂
哈耶克对宗教的看法以及对迷信人类理性和崇拜科学主义的知识分子特别有启发意义。哈耶克认为历史上能生存下来的制度都不是来自于社会科学和人类的理性,而是来自宗教和意识形态。
宗教和意识形态不是理性的,但它决定了人的行为准则,决定了人们处理相互关系的游戏规则,意识形态也提供了遵守一定游戏规则的承诺机制。
在一个多元的社会中,各种宗教和意识形态之间的竞争会使最有利于自发秩序扩张的宗教和意识形态在社会流传和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胜出的宗教意识形态的追随者并不是凭理性选择宗教,正如母亲爱孩子不是凭理性一样。但在社会演化过程中,不爱孩子的母亲就会因后代死亡率高而绝种,不利于自发社会秩序扩张的宗教和意识形态也会灭绝。因此,历史上长期能生存发展的宗教,虽不是基于理性,但却是形成有效制度的基础。

04
让自由多一份保障
哈耶克是个彻底的悲观主义者。他认为,人类永远无法摆脱乌托邦主义的诅咒,强大的政府将来一定会有计划地减少人口,以减少资源的消耗。
哈耶克用尽一生向世人证明:人类的繁荣、幸福和尊严来自个人自由,而不是任何集体主义;乌托邦体制践踏私产、无视基本人性,在无尽的匮乏、混乱与奴役之后,其结局是经济崩溃、道德沦丧、真理消亡……
哈耶克不仅准确预言了未来,还把自己变成历史的一部分——他身后所发生的每一场悲剧和灾难,都在为他的思想做注脚。
先知注定是孤独的,这成就了先知的伟大,却也成为时代的不幸。错失了过去,不应再错失未来,我们应学习并传播先知的思想,借此把握好未来,让未来不再充满遗憾。
为此,我们特别推荐“哈耶克作品集”,多一个人读哈耶克,自由就多一份保障。
在所有经济学家中,哈耶克可称得上是一大“怪胎”:他虽然从骨子里认为自己首先是一位经济学家,但他在外人的眼里更是一位伟大的政治思想家和法学家,而且他还深度涉猎心理学、社会理论、系统论等领域。
作为一位深刻影响了,而且仍将影响人类思想及历史进程的思想家,哈耶克的作品,早已走出学术的象牙塔,成为所有热爱自由,忧思人类命运人士的案头必备书。

 楼主| 发表于 2022-3-24 23:12: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sd 于 2022-3-24 23:13 编辑

哈耶克认为人类永远无法摆脱乌托邦主义的诅咒,强大的政府将来一定会有计划地减少人口,以减少资源的消耗。哈耶克用尽一生向世人证明:人类的繁荣、幸福和尊严来自个人自由,而不是任何集体主义;乌托邦体制践踏私产、无视基本人性,在无尽的匮乏、混乱与奴役之后,其结局是经济崩溃、道德沦丧、真理消亡……

30年来,哈耶克不仅准确预言了未来,还把自己变成历史的一部分——他身后所发生的每一场悲剧和灾难,都在为他的思想做注脚。而最大的讽刺是,如今的人类只要技术,而不要思想。人类的技术一直在进步,但人类的思想和身体却停滞不前,甚至在不断退化。

很多人都对哈耶克的《通往奴役之路》非常熟知,其实最能代表哈耶克思想的是《科学的反革命》,他在书中批判某些用理性工具包装起来的意识形态,不断鼓励人们对他人发起仇恨、侵犯和攻击,它总是试图寻找敌人,乌托邦主义寻找内部的敌人,族群主义寻找外部的敌人。常常用暴力原则取代契约原则作为社会规则,让人们崇拜暴力,相信财富来自掠夺,和平是软弱的象征,契约是对弱者的欺骗和剥削,建设是为了战争和复仇。用破坏主义取代建设主义,一方面通过暴力对财富进行再分配,再以控制永远固化;一方面以权力全面控制社会,并用暴力侵犯一切私人领域。

哈耶克思想的核心,是要警惕人性深处的恶,而所有的技术尤其是暴力技术,都出自这种恶,包括原子弹和国家。启蒙时代的思想家们都说,国家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恶,是人们不得已的一种暴力工具。
 楼主| 发表于 2022-3-24 23:19:55 | 显示全部楼层
历经七十多年的痛苦煎熬,垂暮之年的哈耶克亲眼见证了苏维埃的覆灭,并且终于让人们相信:人类的繁荣、幸福和尊严,来自个人自由,而不是乌托邦。但是,晚年的哈耶克对于人类的前途,却感到异常悲观。

恰逢哈耶克诞辰120年,世界越发难以平静。这位先知最后的预言,对每个人的生活秩序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被忽略的财富转移

货币(金钱),自诞生以来,就一直被视为财富的象征和载体:个人财产以货币为尺度,市场交易以货币为媒介,企业经营以货币为目标,政府征税也以货币为对象……财富,意味着更好的物质生活、更多的自由选择,还意味着“驱使他人”的能力。

英国作家贝洛克说:“谁控制了财富生产,谁就控制了人类”。

那么,财富是如何被“生产”出来的呢?孟德斯鸠说,在公平的规则下,财富凝聚着勤奋、智慧和诚信等个人美德——毋庸置疑,财富从根本上是由每一个诚实劳动、公平交易的人,在市场中创造出来的。

但是,几千年来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并不是每个人都甘愿以“诚实劳动和公平交易”的手段获取财富。人类历史充斥着贪婪的奴隶主、偷抢拐骗的罪犯、巧取豪夺的官僚……他们根本不创造财富,却一直掠夺他人创造的财富,试图控制他人的生活,并由此构成了人类社会的冲突乃至战争。(参阅威尔·杜兰特《世界文明史》)

为了保护个人的财产,免遭他人控制,人类逐渐确立了边界明确的私有产权制度。从《旧约》的摩西十诫,到汉高祖刘邦的“约法三章”,都强调“要像保护生命一样保护每个人的财产”。

欧洲启蒙运动以后,财产权被视为“与生俱来的基本权利。并且,人类终于认识到:对私人财产和自由构成最大威胁的,是不受制约的公权力(参阅洛克《政府论》)。为了最大限度地制止腐败,人类建立了限制权力、遵守契约的现代政治秩序。

但是,对于保护私有财产,仍有一个极其重要的手段长期被人忽视:铸币权。

亚当·斯密说:“我相信,世界各国的君主都是贪婪不公的,他们欺骗臣民,把货币最初所含金属的真实分量次第削减。”

历史证明了斯密的远见:从东方的汉武帝到西方的英国国王,从两千年前的王莽,到两千年后民国,直到最近的拉美委国,只要铸币权被垄断,就绝不可能抑制住超发货币的冲动。并且,由于这些货币是以国家暴力为后盾的、强制流通的“法币”,因此百姓根本没有选择的余地,无论“法币”贬值得多么厉害,他们也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财产被稀释、被掠夺,直到通货膨胀引发经济萧条、压垮整个国家。

▴ 杨小凯:银本位使中国侥幸躲过了大通胀,但是统制和法币最终埋葬了民国经济(点击欣赏音乐相册《决定中国国运的三次大辩论》)

可见,铸币并不会创造财富,恰恰相反,它往往是掠夺财富。

但即使如此,长期以来,国家垄断铸币权的现象,仍被人们视为“天经地义”。直到哈耶克在晚年的最后思考,终于打破这个“神话”。

◎哈耶克:孤独的先知

在20世纪初,全世界的民族国家空前强大,它们肆无忌惮地滥发货币、持续输出通货膨胀,终于摧毁了自由市场,引发全世界的大萧条。这时,苏俄、纳粹奉行的乌托邦主义,却被当时的人们视为“救世良方”。在人类面临重大危机之时,很多学者去往美国,继续思考人类的政治和经济——哈耶克就是其中一员。

1944年,哈耶克以《通往奴役之路》向世人预言:消灭私营经济是通往奴役之路的第一步;乌托邦主义无视基本人性,只会带来匮乏、混乱和奴役,最终自我毁灭。多年来,这本书唤醒了无数乌托邦患者,鼓舞着每一个热爱自由的人。在东欧的红色恐怖时期,持有该书甚至会被判重刑。诺奖得主弥尔顿·弗里德曼,将这本书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著作”。

二战后,凯恩斯的国家干预思想主导了整个主流经济学界,各国纷纷滥发纸币、扩大赤字,经济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哈耶克饱受嘲笑和攻击,成为“孤独的反对派”、“资本家的走狗”。直到1970年代,欧美爆发“滞涨”危机,物价飞涨,人民生活困苦,凯恩斯主义声誉扫地。在危难中,哈耶克的思想终于受到了重视,当市场的权利重新回到企业家手中时,英美两国的经济迎来了真正的高光时刻。哈耶克也因此摘取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 瑞典国王为哈耶克颁奖,同台领奖的乌托邦主义者缪达尔,质疑哈耶克的获奖资格(点击欣赏音乐相册《乌托邦的掘墓人》)

1989年,哈耶克出版《致命的自负》一年后,东欧政权纷纷垮台。随后,柏林墙轰然倒塌,超级大国苏维埃灰飞烟灭,累累罪行暴露在阳光下。历经七十多年的痛苦煎熬,垂暮之年的哈耶克,终于使人们相信了他终生持守的信念:人类的繁荣、幸福和尊严,来自个人自由,而不是乌托邦。

哈耶克战胜了凯恩斯,还亲眼见证了苏维埃的崩溃——事实上他本人就是乌托邦的掘墓人。这为他赢得了生前身后的美名。

1989年,哈耶克90岁华诞之际,撒切尔夫人写信向他致敬:“到本周,我荣任首相一职已达10年,很多人宽宏地评价我们的政府所取得的成就。但如果没有那些价值和信念将我们引导到正确的道路,并为我们提供正确的方向,我们不可能取得任何成就。您的著作和思考给予我们的指导和启迪,是极端重要的。您对我们厥功至伟!”(参阅巴曙松先生为《货币的非国家化》所作的序)


如何挽救个人自由?

然而,晚年的哈耶克对人类的前途却是无比的悲观。他认为:个人自由正在灭失,因为乌托邦主义的冲动永存于人性之中,狂妄而短视的人类渴望建立“人间天国”,他们总是拥抱那些承诺“包办一切”的强权政治,甚至为此愿意牺牲个人的自由和责任。

哈耶克所引用的证据包括:欧美在战后的经济增长,远远落后于两次世界大战之前;对富人征收高税的民粹政客在全世界普遍受到欢迎,这极大地伤害了人们脱贫致富的热情,尤其是扼杀了公正与自由。(参阅艾伯斯坦 《哈耶克传》)

因此,在生命的最后时光,哈耶克一直在思考个人自由的实现方式,力图找到一种“不算太糟糕的经济制度”(包括货币、产权等市场规则)。

▴ 多任总统因借鉴他的思想缔造繁荣,但他对政客的评价历来不高

通过分析历史上多次大萧条、大通胀、大失业,哈耶克发现了“铸币权被垄断”与“通往奴役之路”的隐秘关系:一旦赋予“法币”不可撼动的正当性,个人就无可避免地“在冠冕堂皇的旗号下被剥削”,“无论多低的通货膨胀,都会积累成全局性的大灾难”。

如何破除“通货膨胀—经济危机—大规模失业—个人自由被剥夺”的周期性诅咒?哈耶克说,“首先要使个人免于滥发货币的强制剥削,破除对铸币权的垄断”。2008年的全球金融海啸,再次凸显凯恩斯主义“货币刺激”的危害,也证明了哈耶克“货币非国家化”的先见之明。

那么,实行“货币的非国家化”,会不会形成市场垄断、乃至通胀掠夺呢?事实上,只要免于强制力干扰,这种担心完全是多余的。自由市场的本质是自愿、开放、竞争,人们在市场中的博弈是长期的、反复的。因此,私企发行的货币会在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公民可以根据该企业的信誉、币值的稳定程度来自愿选择。就像其他普通商品一样:一家私企发行的货币,如果没了信用、失去购买力,人们便会毫不客气地抛弃它,改用其他私企发行的货币。

▴ 先知书店独家定制,巴曙松作序

其实,市场与货币的历史比国家久远得多,货币在产生之初,本来就是以私人信用自由竞争的(例如毫不起眼的贝壳也可以充当货币);所谓“通货膨胀”,恰恰是国家垄断了货币发行之后才产生的。

哈耶克主张,货币的使命应该回归个人自由本身:只有铸币权真正掌握在私人机构手中,个人自由才可能得到最大保障; 对货币信用的选择自由,不仅是个人经济自由的切实保证,而且是制止通货膨胀、经济持续增长的不二法门。

这一天才的洞见无疑是石破天惊的,它几乎颠覆了迄今所有关于货币的“正统”观念,也成就了哈耶克最后一部经济学著作——《货币的非国家化》。英文版主编阿瑟·塞尔登叹服:“这项发明,也许是说给生活在后天的人听的”。

在该书出版前,哈耶克通常被视为反凯恩斯主义的斗士。此后人们认识到,由于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哈耶克不仅是乌托邦主义的掘墓人,也为人类未来的自由列出了一份说明书。

◎“只有观念才能战胜观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