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ham 于 2021-6-11 08:09 编辑
中国也面临人性贪婪问题
新京报:怎么看待儒教在这个全球伦理中的角色?
孔汉思:儒教很重要。但是我们必须从非传统的角度认识孔子。我们需要一个今天的孔子,而不是持着三纲五常,提倡男人统治女人,父辈统治晚辈的孔子。我们不需要统治,需要被尊重。如同欧洲不能回到中世纪时期一样,中国也不能回到早期孔夫子的时代。
新京报:虽然你很欣赏儒教中的一些基本原则,但你认为现在的中国正在面临一场伦理危机吗?
孔汉思:我没有权利评价中国的伦理现状,但伦理危机哪儿都有。因为全球化的兴起,人们遇到了机遇,也碰到了不同的问题,在西方,毒品、黑社会等问题现在也出现在北京、上海等地方。在中国,也面临着因为资本扩张,造成的整个社会向钱看,人性变得“贪婪”的问题。
全球化是双刃剑,我们可以让它变成有人道的全球化,在伦理被遵循的基础上打造一个更好的世界,但如果全球的整个文化变得只和“贪婪”有关,那这就是很大的危机。
伦理的作用比法律更重要
新京报:上世纪90年代《走向全球伦理宣言》发布之后,你觉得它落实得怎样?
孔汉思:我1990年写了第一本书,1993年写了“宣言”,到现在,我觉得问题更严重了。我完全没想到一个民主国家如美国,整个国家都会被谎言所引诱,大部分的人都因为总统布什的谎言而支持对另一个国家的暴力行为。这样的情况下,更急需全球伦理的出现。我也没料到经济危机的出现,金融危机给银行界敲响了警钟,违背了“勿盗”的原则,必将存在一定的危险。
你知道,法律是不够的,孔子也认为,伦理的作用要比法律更重要。法律很容易避开、忽视,全球伦理不是意识形态,是解决现实问题的良方,我真的相信对于未来,一个全球的伦理是很有建设性的。我会反复地在任何场所说这两句话:“只有不同宗教间取得和平,国家间才能取得和平,不同宗教间如果没有对话也将没有和平。”而如果没有全球性的共同的伦理标准,就不会有不同宗教间的成功的对话,全球的生存乃系于全球性的伦理。
新京报:你在提“全球伦理”的时候,有从政治人物如甘地、马丁·路德·金身上借鉴他们的观点吗?这个“全球伦理”是否也可以应用到一个普世的政治价值观上?
孔汉思:你小心不能把一切都“普世”化了,民主是先进的,但并非存在于所有的文化之中。民主是一个现代的价值,是欧洲启蒙运动产生的很好的价值,但它并非一个伦理价值。
但是,人权却是一个普世的伦理价值。人的权利是普遍的,这是必须要奉行的伦理。
甘地和马丁·路德·金的政治宣言中都有一定的伦理观,比如“勿杀”等,但是在政治历史中,的确有很多政党,做过很多暴力的事情。
- 学术论道
30年前第一次讨论孔子
(孔汉思在第二次世界汉学大会上的学术发言摘要)
30年前,我在北京,第一次讨论孔子思想。
那是1979年8月份,毛泽东逝世三年后,在美国总统肯尼迪的妹夫萨金特·施莱弗的带领下,我第一次受邀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
那次我来到了北京大学,直到现在依然心存感激。感谢中国人民,因为在过去的若干年里,他们一直尊重(孔子)这个伟大的圣人,在这几千年里保存了他的遗产。
我一直喜欢中国的文化历史,通过书本来考察研究它,50年前我就开始了。许多年以来,我一直在推动促进宗教与全球伦理对话的计划,令人欣慰的是,这个计划在中国也有了很好的影响。没有宗教间的和谐,就没有国与国之间的和谐;没有宗教间的对话,就没有宗教间的和睦;没有宗教间的基础研究,就没有宗教间的对话。
当下的世界经济危机表明,无论是美国、欧盟,还是俄国、日本,都没有办法单独建立一种全球的金融体系,也没有办法独自推出一种富有建设性的国际关系。事实上许多专家认为,中国很可能成为火车头,将世界拖出经济危机的泥潭。
但是我看,中国在处理未来国内外事务中,要反思自己的伦理传统,然后才能发挥这种举足轻重的全球政治作用。许多中国人都很担心中国的文化,以及中国文化的未来。只有那种强调“人”、强调自我、强调德行的伦理观念,才能够有未来。
真正拥有未来,又能够对全球伦理做出贡献的中国传统精神,体现在孔子的《论语》之中,另外还有一种民族精神,就是倡导真正的人道。视个人为社会的一分子,而不是孤立的个人民族主义的精神,将人和人的关系建立在普遍的伦理之上,而不强调自私自利。
在这种全球秩序的新框架中,我们应该注意儒教一直强调的一些东西,比如民族精神先于精神和政治,伦理个体应该先于一切制度。中国和世界都需要一种新的经济秩序,能够让人类引向道德职责和社会责任,当然也认可他们合理的利益追求。
我想用我在电视系列片《寻道》中所说的话作为总结,我说:“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统一中国,已经2200年过去了,中国的长城不再分裂人民,也不再想把他们自己故步自封,而是乐于开放。他们想加入这个世界,参与塑造人类的未来。中国伟大的人文传统,将对此做出贡献。”
C18-C19版采写/本报记者金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