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英国殖民改变了中印关系
传统中印关系自19世纪的30年代开始发生改变,这与印度次大陆的伊斯兰化有关。印度次大陆的最后一个王朝“蒙兀儿王朝”(1526至1858年),是“伊斯兰化”的统治集团,其统治的部分目的在于推展伊斯兰的影响力,今天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的形成便与蒙兀儿王朝的统治有很大的关系。
从拉达克往西南边山脚下走,到半山腰的地方就是“克什米尔”,它是较早被伊斯兰化的区域。1834至1839年,伊斯兰化的克什米尔进攻信仰藏传佛教的拉达克,拉达克的土邦主曾向拉萨与清朝驻藏办事大臣求援,但碍于西藏军力不足,清朝在当地的驻军也十分有限,拉达克最终还是受到克什米尔土邦主的控制,幸而当地贵族尚在,并未完全灭国。
1846年,英国人取代克什米尔的土邦主直接控制拉达克,并迳自宣称在拉达克东北的阿克赛钦(与拉达克并无关系)也属拉达克。1865年,英国军官William Johnson(大陆译为约翰逊,台湾译为詹森)到今日的新疆和阗旅行后,拿起笔来片面在地图上画定疆界,将和阗南部的阿克赛钦划到拉达克的范围内,此即为印度主张位于中印边境西段詹森线(Johnson Line)的来源。
然而,詹森线在历史上从未被实现,英国人也没到过阿克赛钦。何况1899年(庚子事变前1年),英国驻清朝公使窦讷乐给清朝的照会里清楚承认“中国的领土包括阿克赛钦”,但此声称却被后来继承英国殖民遗产的印度所否认。
詹森线与中印边境东段的麦克马洪线(McMahon Line)情形不同,中印边境东段,曾在1950年代中国涉入韩战之际被印度趁机向北推进了9万平方公里,到达或进一步越过麦克马洪线;西段则除了地势较低的河谷区曾被印度推进后控制,至今仍被部分占领外,面积大约三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仍在中国的统治下。
我们再来看中印边境的东段部分。印度坚持依照麦克马洪线来划分疆界,但中国政府从不承认此线,并于1962年的中印边境战争中,将军队推进到麦克马洪线以南,恢复中国的传统边界。
但中国军队在获胜之后却自动退回战前的麦克马洪线以北,甚至进一步再向后退20公里,以致印度现在实质控制的东段范围较1962年还要更向北推进,中国在东线领土损失严重。至于西线,中国在1962年战争里则夺回一部分被印度抢占的领土,所以实际控制线没发生太大变化,直到2017年,印度人改采“前进策略”。它的后果下面再讲。
03
中国和印度领土的性质有别
做为现代国家,中国是一个传统领土遗产的继承者,也就是对传统国家的统治遗产做法律上以及政治上的确认。这个确认过程,包含了不断向后收缩,收缩后确认、继承的“收缩—确认”为模式,因此,过程中不仅没有超过、而且主动缩减了自己的传统统治范围。
印度曾经是一个传统文明体,这一点毫无疑问。可是今天印度的领土遗产是从英国继承来的。做为曾经拥有独特传统文明与传统国家的印度,在转化为现代国家之后,却把自己界定为应当“全面继承英国殖民遗产”的国家,因为他们发觉“没有英国东印度公司的统治,印度就根本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
因此,印度在1947年成立时,很快就变成以民粹主义为核心的现代民族主义国家,他们在国际的各个方向都要求继承英国的殖民遗产,不仅和中国,也和其他邻邦缅甸、斯里兰卡、巴基斯坦等发生冲突(与巴基斯坦的冲突最严重),而印度内部的阿萨姆邦、曼尼普尔邦等地也时有族群冲突。
这些冲突形成的原因,必须回归印度国家的性质──英国殖民遗产的继承者。英国人统治各殖民地的一贯手段是“分而治之”,如向北把西藏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但将西藏管辖的部分土地划归给印度,至于印度能否实际控制则是另一回事。
今天印度的阿萨姆邦、曼尼普尔邦有大片的领土即属于原来缅甸的雍笈牙王朝(同样的手法亦见于二战之后,苏联人将德国东部领土划归波兰,又把波兰东部领土划给自己)。
西方列强长期玩弄这种帝国主义的游戏,导致各殖民地,包括印度内部出现非常强烈的族群冲突。此即印度做为一个现代国家的形成和中国有巨大差异之处,印度内部的族群关系很大程度上由政治利益强行组成,迥异于中国内部族群由2,000年以上长期互动所形成的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