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我们坐着时光机,回到17世纪的英国,从洛克人生的第一个阶段讲起。
洛克出生在伦敦南部的一个小镇,祖父是个非常成功的商人,但是他的长子,也就是洛克的父亲,并没有继承家族的产业,而是改行做了律师。在洛克10岁左右的时候,英国内战爆发,当时的洛克就感觉到,自己生在了一场风暴之中。从此以后,社会和政治动荡就一直伴随着他。
几年后,洛克开始在威斯敏斯特学校学习,这个学校对学生的要求十分严格。在那里,洛克学习了拉丁文、希腊文、希伯来文、阿拉伯文、地理、几何、算术等等课程,每天的课程都排得满满的,而且以死记硬背为主,校长甚至亲自鞭打体罚那些不好好学习的学生。在威斯敏斯特的学习经历影响了洛克后来对于教育的理解。
洛克20岁进入了著名的牛津大学,不过洛克对这里的学习环境十分不满,尤其是那些争论不休的公开辩论,还有古希腊语和拉丁语的朗读、演讲比赛。洛克认为,这些争辩和慷慨陈词只不过是为了炫耀,而不是为了发现真理,也和他平静内敛的性格格格不入,他更感兴趣的是笛卡尔的哲学以及现代的实验科学。虽然有这些不满,洛克还是在牛津读完了本科和硕士,而且教授和同学们都认为他是“学院里最有学识和天资的年轻人”。
在获得硕士学位之后,洛克在牛津大学担任讲师,对于神学、哲学、政治和法学都做了不少研究。洛克哲学中的很多观点,都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这其中就包括了《人类理解论》中的经验主义。除了讲课,洛克还要做学生的导师,指导学生怎么进行学术训练,怎么管理自己的财务,还要时不时地应付学生家长。这些经历,让洛克对于年轻人的教育和培养有了更多的思考。
与此同时,洛克开始如饥似渴地学习医学。也许是受到母亲的影响,洛克从小就喜欢收集药方,其中有一些方子还非常奇葩,比如取一个人的尿和明矾煮开,用布敷在牙上,就可以治疗牙痛。在此后的几年间,洛克读了大量医学著作,广泛涉猎了解剖学、生理学、化学和物理学等方面的知识。没过多久,洛克就对牛津失去了兴趣,甚至把牛津形容为“粪堆”,他离开牛津,开始了自己的医生生涯。在行医的过程中,他结识了阿什利勋爵。洛克的能力和医学知识给阿什利勋爵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说服洛克搬进自己的府邸,成为了自己的私人医生。
在洛克入住勋爵府邸一年后,折磨了勋爵很多年的腹痛和黄疸加重了,还伴随着不断的呕吐。英国国王的御医推荐泻药,这些药不但没有治好勋爵的病,反而让勋爵的疼痛加剧,还让他的肋骨下面长出一个很大的肿块。洛克运用自己的解剖学知识,通过灼烧和挤压处理了这个肿块,在排液成功以后,勋爵很快恢复了健康,因此把洛克看作自己的救命恩人。这次治疗也让勋爵为洛克的将来做了不同的打算。因为洛克几乎靠自学成才就“秒杀”了国王的御医,勋爵认为让洛克继续行医简直是对他天赋的浪费,于是开始让他学习各种政治事务,把他培养成自己的政治幕僚。我们不得不佩服勋爵的卓越眼光,他的这个决定,最终成就了政治思想史上一个划时代的伟大人物。
与此同时,阿什利勋爵也把自己的孙子交给洛克教育,多年以后,这个孩子成长为有名的道德哲学家。他回想说,“我被祖父带大,而洛克先生完全掌握了我的教育方向。”勋爵还把洛克推荐给自己的朋友,让洛克帮忙教育朋友的儿子,这些经历让洛克更加深入地思考如何进行教育。后来,洛克把这些思考写成了一本书,叫作《关于教育的一些思考》,中译本经常翻译成《教育漫话》。这本书是英国教育史上最重要的著作之一,也影响了包括卢梭在内的很多启蒙思想家。
对于教育的思考,促使洛克更进一步考虑人类的思维如何形成,人类又如何掌握关于世界的正确认识,这些思考为洛克最重要的哲学著作《人类理解论》提供了基础。在洛克看来,头脑中任何知识和想法的第一步,都是“我们的感知给我们带来的简单观念”,而人的头脑在接受这些简单观念时是“消极被动的”,就好像镜子反射对面的东西一样,如果没有这些对象,镜子里面并没有什么天生的、固有的内容。这就是洛克后来提出的著名的“白板说”。人在出生的时候心灵就像一块白板,没有任何天赋的观念,而教育的作用就是告诉我们,如何在这块白板上画上正确的图案。
在洛克看来,教育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是要有正确的课程计划,特别是要培养孩子的批判性思维,这一点显然与他当年在威斯敏斯特学校的惨痛经历密切相关。第二,教育要培养健康的身体。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教育要培养孩子优秀的品格,这也是教育的最终目的。洛克认为,一定要让孩子学会理性思考,能够控制和抵御自己的欲望。和当时的大多数人不同,洛克认为,孩子在很早的年龄段就已经拥有理性了,成人必须要用理性和规则与孩子交流。我们习惯的一些做法,比如说“表现好就奖赏一颗糖”的策略是不可取的,因为这样,我们就是在诉诸孩子的欲望,而无法教授他什么是真正理性的标准。这个关于理性教育的想法,在今天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同,我们也不得不赞叹洛克对孩子心智的这种洞见。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洛克政治思想家的身份,我们还是要从那位器重他的阿什利勋爵讲起。
阿什利勋爵后来加官进爵,变成了沙夫茨伯里伯爵,是英国辉格党的创始人之一。在这里,我们要先来看看英国那几十年间复杂的政治环境。我们在前面说过,洛克童年的记忆中就有英国内战的阴影,英国内战是一场发生在议会和国王之间的政治冲突。当时的国王查理一世试图摆脱议会的束缚独自统治,同时,查理一世信仰天主教,这让他和很多清教徒发生了冲突,最后议会领袖克伦威尔,以叛国罪公开处决了查理一世,但是处死国王的行为震惊了整个英国,引起了英国人对于克伦威尔的各种批评。在克伦威尔死后不久,英国人迎回了查理一世的长子,也就是查理二世,复辟了王朝。查理二世对于议会和清教徒进行了报复,他的继任者詹姆斯二世更是变本加厉,忍无可忍的英国新教徒和议会党成员,去和詹姆斯二世远嫁到荷兰的女儿玛丽以及她的新教徒丈夫,也就是后来的威廉三世谈判,支持他们回到英国,取代詹姆斯二世。威廉三世在1688年领兵登陆英国,夺取了英国王位,和妻子玛丽一起统治,上演了英国历史上著名的“光荣革命”。
在这样的历史大背景之下,洛克的伯乐沙夫茨伯里伯爵,以及他创立的辉格党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呢?其实,伯爵在早年的政治生涯中是一个温和的保皇派,查理二世复辟之后他还在政府担任要职,但是他并不认同查理二世的政策。在看到詹姆斯二世要继承王位之后,更是为英国的前途担心,他开始组织辉格党人反对查理二世和詹姆斯二世,甚至有刺杀国王或者武装叛变的想法。1682年底,因为政治环境险恶,伯爵带着他的亲信们一起离开了英国,流亡到政治环境更加自由的荷兰,这其中也就包括了洛克。
在流亡期间,洛克撰写了政治哲学史上的经典著作《政府论》。如今每当人们要解释现代自由民主的合法性,都要引述这本书中的内容。在这本书中,洛克指出,自然法赋予每个人生命权、财产权以及追求幸福的平等自由,而政府的存在是为了人们能够更好地实现这些权利,因此政府要建立在人民的认同之上,统治者需要为人民负责,如果统治者辜负了人民的信任,干涉人民的自由,侵犯人民的权利,人民就有权使用武力反对统治者,推翻现有的政府,选出一个新的政府。
学界以往的观点认为,洛克的《政府论》是在沙夫茨伯里伯爵的授意之下写作的,要为革命做理论上的准备,然而,我们读的这本《洛克传》的作者乌尔豪斯,在仔细梳理和比对了所有的细节之后,无可争议地得出了相反的结论:洛克写作《政府论》的目的,只是为了表达自己在政治方面的思考,尤其要反对菲尔默的父权制和霍布斯的君主专制,这背后并没有特定的现实政治目的,但是洛克选择出版这部作品的时间,是在光荣革命之后的一年,确实有为这场革命辩护的目的。很有趣的是,洛克在出版这部作品时,也保持了一贯谨慎低调的作风,因为担心给自己招来不必要的麻烦,他匿名出版了《政府论》,直到临终的时候,才在遗嘱里声明,自己就是《政府论》的作者。 |